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血库动态 > 血库新闻 > 脐带血移植,代替骨髓移植的新途径
血库新闻 专家访谈 行业前沿 血库公告 研发天地
脐带血移植,代替骨髓移植的新途径
    摘自《人口导报》5月13日科学育儿13版
    身患白血病但不放弃读书的21岁女孩赵琳的故事被报道以来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爱心人士纷纷捐钱捐物,仅两天的时间就获捐百万。
    家住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灰堆村的赵琳,尚处在花季年龄的她被确诊为“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”,回忆起被确诊的那一天。赵琳的父亲赵红生说,“当时一下子眼前全黑了,扶着门框就站不起来了。”但是父亲的本能让赵红生当即决定,倾家荡产也要给女儿治好病。于是他们带着家里仅有的一万块钱,住进了山东省着名的齐鲁医院。
    医生了解了赵琳的病情之后,提出了两种治疗方案:骨髓移植和保守治疗。骨髓移植需要花费九十万左右的费用,保守治疗每年也需要二三十万,都不是一笔小数目。这让家境原本就不富裕的赵琳一家进退两难。在齐鲁医院住了一段时间,赵琳决定出院回家。而在家休养了仅一个月,赵琳就要求重返校园,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学业。当时赵琳的身体情况很不乐观,一场普通的感冒都可能引起严重后果。
    赵琳年仅13岁的妹妹一心让姐姐摆脱病痛的折磨,想为姐姐捐髓治病:“哪怕我死了,能救姐姐也行!”可是妹妹只有13岁,贸然取妹妹骨髓救姐姐将危及妹妹生命。手心手背都是肉,手术与否都危机到姐妹俩的生命。这让做爸爸的赵红生很是为难。
  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所属的山东省脐血库了解到赵琳的病情之后,主动与之取得联系,表示愿意为赵琳提供干细胞与技术支持。
    4岁男孩患重病,脐血代替骨髓治疗挽救性命
    天真烂漫的4岁男童,本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童年。然而,对于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赵兴博来说,他的童年却走进了一个噩梦。去年农历正月初一,小兴博突然高烧不退,到泰安市中心医院检查后,发现血常规指标异常,怀疑是白血病。兴博的父母不相信这样的结果,随即带着小兴博赶到济南。最终被确诊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。小兴博一家的平稳生活从此被打乱。就在兴博的父母为给小兴博治病一筹莫展的时候,兴博家在青岛的远房亲戚听说这事之后,将兴博接到青岛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。
    5月30日,小兴博住进了青岛市中心医院血液科,但据小兴博主诊医生介绍,目前经过初步治疗,小兴博病情已渐渐稳定,但其体内的血小板、血红蛋白等仍旧偏低,目前只能依靠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,要完全康复,必须要接受骨髓移植手术。要想进行骨髓移植手术,首先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。可是几万甚至十几万分之一的配型几率,和移植后的排斥反应都令医生担忧。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协商,医生决定用脐带血代替骨髓,为小兴博进行移植手术。幸运的是,在山东省脐血库为小兴博找到了五个位点相合的脐带血,可以进行移植手术,小兴博的病有救了!
 
返回列表